第73章 笃定

《魏逆》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.cc

第73章 笃定

事情总是利弊共存的。

如蜀国有险固山川可依,但每每想出蜀却皆受困于山路栈道的转运艰难;而赖以大江为天险的江东,则是用兵严重依赖水路。

这种情况,也导致了魏吴两国在淮南战场的一块地方上反复拉锯。

乃是庐江郡的南端,自舒县至寻阳县被大别山脉与大江隔出来的狭长状谷地。

这个狭长带谷地以皖城为中心,丘陵湖泊遍地,大规模行军十分不便利,如以先前的石亭之战中满宠上疏曹休必败的理由来说,这一带是“背湖傍江,进易难退”。

但战略意义却颇为显著。

对于魏国而言,控制这里便可以驻马临江,兴屯田积谷、在彭蠡泽修筑港口训练水军,眺望可以将江东与荆南截断的豫章郡,乃是攻打江东的另一条路线。

如在武帝曹操时期,夏侯惇督领二十六军镇守淮南时,本部兵马就选在了舒县与皖城中间的居巢驻守;尚有前将军张辽在威震逍遥津后,同样被武帝曹操遣来居巢驻守。

而于江东而言,此地乃是全据大江天险的屏障之一。

盖因彭蠡泽与在江东腹心的潘阳湖本是一体的,只不过分属大江南北而名称不同而已。

故而,不管是先是李术据郡而叛、还是皖城被魏国夺去了,孙权都会群策群力动用大兵再复夺回来。

石亭之战后的如今,这一带自然就是归属江东了。

魏吴两国的地利也随之逆转,吴兵若是胆敢出了舒县,那将同样面临“出易退难”的问题。

且魏国为了戒备自舒县来犯的兵马,还特地在大别山脉北麓画地新设了安丰与弋阳二郡,作为豫州兵马迅速赶来御吴的前线。

灊山遗民给予夏侯惠无法拒绝的诱惑,便是他们可以引魏军在大别山脉中穿行,神不知鬼不觉的袭击皖城!

是的,乃皖城,而并非是舒县。

因为在春秋时期,分封于此地的桐国(桐乡县)便依着大别山脉东麓余脉而落,自然也早就有了灊县-桐乡县-舒县的道路。

江东重新占领了这片谷地后,自然也会遣士卒在桐乡驻守,遏住北面魏军来犯。

灊山遗民所指的道路,乃是自灊县溯着灊水进入大别山脉,兜兜转转至皖水发源处,再循着皖水南下直接抵达临水而筑的皖城。

这条路线,不能称之为道路。

因为沿途不乏翻山越岭、跨水越泽之时,至少役畜与辎车是无法通行的。

但危险倒是没有。

因为灊山遗民每个季度都要走一趟。

准确而言,是山民每个季度在这条小径上往来。

如今的灊山遗民分为两部。

其一不必说,乃是早年袁术割据淮南时横征暴敛,令黎庶难以苟活,不得已遁入灊山成为了遗民。

另一些则是世代生活在山脉中的山民。

他们是真正的遗民,不服王化,用当地口口相传的称谓乃是“灊山蛮”。

只不过他们的数量很少,至今都没有上千户,且不曾有过外出残杀黎庶或劫掠物资之事,故而官府也不曾理会过他们。

生活在大别山脉南麓皖城一带的黎庶,对他们颇为熟悉。

因为他们每个季度都会带着皮毛与药材以及其他稀罕山货物品出来,寻城外邑落的黎庶交换盐巴、铁器等生活物资。

这两股遗民在数十年的时间里,已然通过婚假、耕种与狩猎交流等事慢慢熟悉,乃至形成互助共存的关系了。

如今,为了让遗民能得到夏侯惠的庇护,山民们对为魏军引道这种举手之劳,也是愿意帮衬一把的。

反正,自从他们与灊山遗民共存后,诸如盐巴铁器等生活物资,已然通过灊山遗民的关系寻诸如蒋班那些乡闾交换了!并不需要担心,他们引路而魏军偷袭皖城不利,江东后知后觉封锁道路断了他们交换物资的途径。

且他们的帮衬也是有条件的。

如魏军果真偷袭得手、占据以皖城为中心的谷地了,那就将盐巴铁器等日常物资的作价弄低一些,让他们生活稍微好些。

这个要求很卑微。

卑微到夏侯惠听罢都不屑一顾。

此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,无需考虑他人意见且不管能不能夺下皖城,他都已然打定主意,要作书让孙叔安排个机灵点的家生子来淮南专职与灊山蛮做生意了。

稀罕山货换盐巴铁器,指定是大赚的生意啊!

都快穷疯了的他,怎么可能有目无睹让利给他人呢?

但他也迟迟没有给予蒋班回复。

因为他能满足灊山蛮的要求,但很难做到灊山遗民索要的报酬。

被文钦攻伐过的他们,也终于明白了很难再继续藏在山中自给自足,甘愿出山被官府落籍编户为民,所求者乃是足够养活家小的田亩。

这点倒是没有什么难处。

如今魏国的中原腹心之地,尚未恢复到天下丧乱前的人口,各州郡闲置的田亩也有很多,遇上这种为国添户的好事,官府自然也不会吝啬划分田亩。

但他们担心落籍后会被世家豪右或者官府小吏欺凌,故而挑选了二十勇猛善战之人要给夏

侯惠当扈从,冀望着通过这层关系得到庇护。

待遇嘛~

则是每人百石就好。

百石俸相当于亭长,也就是俗称斗食小吏的食俸。

以将军扈从需要在战场上搏命的风险来算,他们的要求并不过分。

夏侯惠也不觉得过分。

只是,如今的他委实没钱啊!

京畿阳渠坞堡那边的收入,他都让孙叔拿去养小儿了;且苟泉与张立代为招募扈从也是需要养着的,日常所需的钱财就将他俸禄给消耗完了;现今依着灊山遗民的要求,还要再添个两千石的缺口,他去哪弄来财帛填坑啊~

在军中任职,要想获得俸禄之外的财帛,要么拼命立下战功坐等赏赐,要么去做录在军律军规中的不法之事、效仿曹洪当个“军中豪右”。

但成大事者,必然要先爱惜羽毛!

心有大志的他,怎么可能效仿曹洪以权谋私败坏名声!

唉,果然。

奉公守法之人,往往都囊中羞涩.

且抛开无力承担灊山遗民甘为扈从食俸之事不提,从军争方面考虑,他也不敢给蒋班做出确凿的答复。

倒不是觉得偷袭皖城难以功成。

在如今江东的印象中,魏国淮南战线是无力征伐的,只要魏军行事隐秘,夺下以皖城为中心的谷地并不难。

且不需要担心江东遣兵来救援。

如先前孙权亲征攻皖城时,镇守合肥的张辽得悉消息后当即领兵疾驰来救,但还没有赶到吕蒙与甘宁就攻破了皖城且将守将朱光给俘虏了。

无独有偶。

曹休镇守在淮南之际,从征东大将军升迁为大司马的战功就是引兵攻破皖城、斩杀守将审德;且在这一战中江东同样是甫一得悉了消息便遣兵来救,但无改救援不及的结局。

让夏侯惠无法给予答复的,乃是以他一个区区偏将军的职位,是无法对偷袭皖城这种战事做出决策的;更不是他如今还没有组建完毕的、区区两千士卒的本部,能够单独执行的。

至于,以魏国如今在淮南的兵力,即使夺下大别山脉南麓谷地后,也很难守御住江东反扑的实情嘛~

很好解决。

一者,可以将弋阳与安丰二郡的守备兵马转来驻守即可。

盖因魏国得了皖城这一带的谷地后,江东就不会冒着后路被截断的危险兵犯弋阳与安丰二郡了,甚至从巢湖上岸侵扰六安都不敢了!

另一,则是魏国没有足够的兵力驻守,那就破城虏民而归啊~

虏民而归可为国添户,将这片谷地夷为白地便毁了江东北岸的桥头堡之一,大胜可激励历经石亭之战兵将的士气,一场战事可给魏国带来那么多的裨益,何乐而不为呢?

故而,夏侯惠以兹事体大、非他能独断为由,让蒋班先回去安抚那些灊山遗民,让他们暂且等候些时日,待满宠与天子曹叡做出决策后再商讨细节。

对,他要上禀。

蒋班一离去,他便驰马回城,来到征东将军署求见。

先是见了李长史,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,然后才随着李长史去见满宠。

缘由不必说。

是他觉得有李长史的帮腔,会让满宠更倾向于动兵。

毕竟,满宠都督淮南以来一直都推行着被动守御、诱敌深入的战略。

且就算他将此事私奏给天子曹叡,以天子很少干涉外镇都督决策以及满宠在天子心里的分量推算,若满宠觉得不可动兵,那天子绝对不会强令满宠动兵的。
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
【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】

【171shu.cc】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

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
[ 章节错误! ] [ 停更举报! ]